普洱学院人文学院2025年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历史组)圆满落幕
2025年6月28日,普洱学院人文学院2025年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历史组)决赛在滇西南实训中心719(历史学实验实训室)成功举办。本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自2025年5月19日启动,吸引了来自历史学专业22、23级80余名选手参赛,在初赛基础上,选拔20名表现最为优异的选手进入校级决赛层面。
本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由人文学院承办,决赛特别邀请到思茅一中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黄应能,以及思茅一中何思遥老师,普洱二中宋成飞、师亚东老师,普洱学院人文学院历史系朱力平教授,普洱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院长杨洪副教授,普洱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主任潘雪玲副教授担任决赛评委,竞赛组委会主任、人文学院院长文婷教授与历史系全体教师出席决赛。
上午8:50,主持人宣布决赛正式开始。竞赛组委会主任、宣布竞赛规则,并作比赛说明。

图 1 竞赛组委会宣布竞赛规则
参赛选手按照抽签顺序,先后上台进行模拟课堂的展示。各位评委针对选手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存在的不足方面现场点评并提问,选手即席回答。

图 2 模拟课堂现场

图 3 模拟课堂现场

图 4 模拟课堂现场

图 5 模拟课堂现场

图 6 评委现场提问

图 7 黄应能老师现场点评

图 8 杨洪老师现场点评
全部选手比赛结束后,思茅一中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黄应能老师和普洱学院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院长杨洪副教授,分别就选手的表现进行了高度的肯定,并给予详细的点评和认真的指导。
黄应能老师在点评中肯定了各位选手为决赛所做的认真细致的准备,和在赛场上的优异表现,认为各位选手有自信、有设计、有方法,从说课视频到模拟课堂上贡献了杰出的表现,看到了大家的进步和成长。黄老师同时给予各位选手以真诚的建议,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注意规范性、操作性、情境性、常识性和故事性,并鼓励大家:“让人成长的不是岁月,而是经历。”每一次站上讲台,就是大家成长的经历。
杨洪老师在点评中再度提醒大家,课程评价的标准是教学任务的完成,而贯穿于教学任务全过程的核心素养。围绕核心素养来组织教学史料、选择教学手法,一堂课的生命力就此体现。杨老师根据自身的经验,介绍了过往省级竞赛的要点和要求,希望大家能在未来的教学设计中,由学情分析入手,融综归纳重要知识点,加以方法论的训练;同时注意语言技巧和授课进程中的扬长避短,最大程度地发挥个人优势,彰显教学特色。
根据竞赛实施方案,决赛成绩由教学设计、视频说课(赛前观摩)、模拟上课和即席问答四个板块构成。大赛最终决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优秀奖3名。各位评委、嘉宾分别为获奖选手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品,并与各位选手合影留念。

图 9 合影留念
人文学院中文系、历史系部分同学现场参与了志愿活动。
此次竞赛既是对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实战检验,也是一次难得的教学研讨契机。选手们在模拟课堂中展现的创新思维与专业功底,折射出普洱学院历史学专业在师范人才培养中的扎实成效。评委们的细致点评和指导如明灯引路,让参赛学生对教学设计与课堂实践有了更深理解。期待同学们以赛为基,将所学所悟融入未来教学实践,在教育道路上踏实前行,成为点亮知识的育人者。